top of page

法國 La French Tech 介紹

法國身為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在歐盟第一的強大農業支持下,發展出多樣而均勻的工業及服務業,並且為了實踐「法國製造」的信仰,打造出世界少有的完整產業鍊。在面臨老牌工業國家的轉型課題時,法國則習慣採用了由上而下的模式,試圖使用國家力量主導產業轉型,而面對這波風行全球的新創潮流時,法國也不例外的使用同樣的模式,也就是La French Tech。

La French Tech英文直譯即為The French Tech,於2013年發起,其目標一方面是促進法國產業轉型,讓新創團隊能夠找到有力及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是建立政府單位對於如此小型、靈活的新產業型態的支援能力,並且督促政府對於新創產業的投資,以及引介國外資金及團隊進入法國,最終完成產業轉型及創造工作機會的目標。La French Tech的成員不只是新創團隊、投資者以及政府單位,亦包含各類專業人員,如工程師、設計師,以及顧問機構、研究機構以及媒體等,只要是有助於促進法國新創產業發展以及擴張其國際影響力的個人或組織皆包含在內。

Métropoles French Tech: 13+1

巴黎、馬賽、波爾多,你說得出幾個法國地名呢?以往法國將人口及產業集中在巴黎周遭,已有「巴黎是巴黎,法國是法國」的說法。但早在30年前法國政府早已發現如此產業配置無助於國家整體發展,決心推動非中心化政策,鼓勵企業到巴黎以外的區域發展,並調整行政區劃,整合資源以利區域發展。

從2014年開始法國政府開始推動La French Tech中的認證生態系計畫(Métropoles French Tech),以區域或城市為單位,並以此發展有在地特色的新創產業。一個區域或城市要獲得La French Tech的認證,必須要具有全國甚至全球頂尖的新創團隊以及強而有力的既有生態系。當地政府機關亦需提出有願景及野心的新創政策,並且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在公私混合的模式之下推動這些政策,畢竟La French Tech的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讓私營單位能夠獨立經營新創產業。獲得認證生態系的區域或城市除了更容易在國際領域宣傳及招募資金及新創團隊外,在國內也可獲得更多中央政府的協助及資源,並且能透過認證生態系之間的網絡協助新創團隊發展得更有效率。至2018年重新認證前,La French Tech於全國認證13個區域或城市為新創生態系,幾乎遍佈所有大區(région),加上巴黎作為法國首都以及產業重鎮,集中了全國一半的新創資源於此,故將法國政府將巴黎設定為全國新創總部,La French Tech的核心也將設立在巴黎著名的新創基地Halle Freyssinet。本系列將法國分為「北法」「阿爾卑斯」「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巴黎」等共五個區域,將於之後分別介紹區域產業特色以及其認證生態系。

French Tech Ticket

La French Tech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計畫就是French Tech Ticket。French Tech Ticket是一個全球性的新創競賽,希望能吸引有潛力的非法國新創團隊到法國設立公司及發展。自2015年開始,La French Tech會從全法國的認證生態系中挑選國際化程度足夠、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策略的孵化器給予認證,供法國以外的新創團隊申請一年進駐,並給予現金及專業上的支持。2016年的French Tech Ticket認證了41個孵化器供國際團隊申請。申請資格並不限公司行號,也不限定發展階段,只要有好的概念,能透過影片及文字的方式提出在法國設立公司的計畫,並組成兩到三人的團隊(其中最多一位具法國籍),最後選擇想要去的認證孵化器,就可以上網報名了。

認證孵化器將會依照計畫可行性、市場潛力、發展策略及團隊素質等條件進行初選,通過初選者將透過視訊會議方式在終選委員會前呈現更詳細的計畫內容,2016年將選出最多70個計畫。

2016年的優勝團隊在全數取得合格符合目的效期簽證、具有法國帳戶以及取得進駐孵化器的許可後,可獲得70%下列現金補助,餘額將在計畫結束後,參考相關證明後支付:

進駐認證孵化器一年費用,最高12000歐元

為執行計畫的個人支出,如差旅等,最高20000歐元

額外支出(測試、額外的專業服務等),最高25000歐元

另外還有非現金的支援(住宿需自行安排),包括:

預約孵化器位置

由區域政府派遣專人協調公部門事務

由孵化器派遣一位顧問提供諮詢

快速簽證服務

當然拿了政府錢就會有一些義務,包括:

在指定的認證孵化器接受一年的服務

積極發展獲選的新創概念,以於法國設立公司為目標

積極回應La French Tech計畫中的要求

參與相關活動

在任何場合中需註明優勝計畫受法國政府及La French Tech支持

將個人及計畫相關資訊授權予法國相關單位

法國人不愛講英文?是你該學法文

在法國講法文,天經地義。法國與一些歐洲小國不同,是一個擁有六千六百多萬人口的大國,法國人普遍沒有學習英文的強烈動機,反之法文教育是許多非法語系國家教育中的一環,會講法文的人比想像中多很多。所以問題應該改成,為什麼在法國要講英文?

每年French Tech Ticket所認證的孵化器雖不一定有英文網站,但都具備一定的英文能力,而在法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英文不會太差,但要在法國發展,勢必沒辦法只跟會講英文的人打交道,總有一天會遇到不想使用英文的人。反過來說,企業要到外國發展,使用當地語言所展現出來的溝通誠意是能夠獲得相當大的認同的,比起來語言學習的成本根本微不足道,還能夠破除可能會造成阻礙的文化刻板印象。比起很多歐洲語言來說,法文在台灣的學習資源算是相當豐富,台灣也有不少的法文人材,新創團隊可善加運用。

政府效率差?

法國是一個擁有龐大政府機器的國家,難免會有效率低下的問題,又社區主義強烈,在台灣看來一些天大的事情,在法國可能收件單位只是一個鄉公所層級的單位,但踮腳一看可能後面還有延綿不斷的政府流程在等著跑。與美國各州獨立不同,法國跟台灣一樣是單一制度的國家,只有分中央與地方,只是法國大多了。法國本土的一級行政區叫做「大區」(région),掌管區域內大小事,也是La French Tech的分區依據。法國本土從2016年整併為13個大區。每個大區包含四五個到十數個不等個省(département),目前法國本土總共有96個省。省雖名義上在大區之下,但省與大區的政府職能相當複雜且各地不同,特別在學術、研發以及商業活動的部分,在很多地方往往是重複的。省以下再區分為「區」(arrondissement)以及「市鎮」(commune),部分規模較大的市鎮還會有更小規模的「市區」(arrondissement municipal),而部分行政區之間也會組成共同體還來提升行政效率。近來法國地方層級的政府職能分工不斷改變,行政區之間的合縱連橫也不斷發展。而在法規面上,除遵循法國的法規,還要考量歐盟法規的適用性,新創團隊理當隨時更新當地政策以及法規,並且要在經營上有耐心,並且引進專業支援,方可永續經營。

商業成本高?

法國法規及社會發展成熟,人口素質及意識亦高,讓許多自詡小本經營的新創團隊裹足不前。誠然,期盼法國能像某些新興市場一般,市場廣大、成本低又低度監管,是不切實際的。此外法國是過剩經濟型態,缺的往往不是生產製造,而是創新概念與模式帶來的刺激,可能也的確不適合需要關注成本的產業。透過French Tech Ticket等一系列針對新創產業的支持,已經顯著減低外國新創團隊在法國落地的成本,而新創團隊也應該在孵化器階段趁機發展相對應的管理能量,才不會空手而歸。


Featured Posts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